導讀:前期我們對北京鼎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進行了專題報道,報道一出即引起社會極大的反響。董事長越艷一席“給子孫留下一片好的土地、好的資源,這是每一個企業家應擔當的社會責任”讓無數讀者被這位女強人的一腔熱血和高瞻遠矚折服。那么,她為什么選擇資源化環保行業?如何看待行業前景?她是如何面對工作和生活?以何心態面對創業之路?讓我們走進這位環保行業的“穆桂英”——越艷。 |
越艷,四川宜賓人,1990年來到北京,2008年開始從事環保行業——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產品。在她的努力和拼搏下,北京鼎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時至今日,公司已經有一套完整的資源化環保建材系統,其產品和服務遍布北京市各大重點工程。
現在的越艷既是環保先鋒企業鼎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環保、事業、公益、利益,她如何權衡個中輕重。董事長、母親、創業者,她又是怎樣扮演這一系列的角色?
記者:越總您好,首先想問您,為什么會選擇資源化環保建材這樣一個行業?能給我們說說導致您選擇并支撐您堅持的動力是什么嗎?
越艷:我覺得這件事不是我去選擇做或者不做,應該說,自我開始了解這個行業開始,就有一種難以卸下的責任感。資源化環保建材并不是燙手山芋,接觸之后會感覺很有意義。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對資源的需求不斷擴大,傳統資源也已經日趨枯竭,資源危機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作為一種資源化循環的生產建材方式,利用建筑垃圾已經引起了中國政府和許多發達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并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激勵大家來使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建材,比如《建設部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實用技術》、《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可以說資源化再生建材是解決資源危機最立竿見影的途徑,它的使用已經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記者:的確是勢在必行,您是如何瞄準這個行業,這個集環保與事業于一體的特殊行業,您如何看待?
越艷:我們是一家企業,生存與發展是目標,也是落腳點。但我們與其他行業的最大區別在于我們在謀求企業發展的同時,為環境、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它利在當今功在千秋。每賣出一噸建筑垃圾生產的資源化再生建材產品,就意味著我們又為社會做了一份貢獻。
有時候跟北京市領導匯報工作,我會開玩笑說,如果北京要評選杰出貢獻獎或者經濟人物的話,一定得評我,當然這有點一廂情愿。但我確實有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我們為北京市帶動了資源化循環環保建材這樣一個行業,每年幫助北京處理建筑垃圾200萬噸,生產的再生產品產值達2億多元,為北京節約了大量的土地、也為地球節約了大量的資源。
記者:正如您剛才說的,安身立命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我想,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運轉、發展上一定遇到過不少困難吧?
越艷:困難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我們存在著組織團隊、管理企業、攻克公關等多方面的困難,這是每個企業都要面臨的問題。第二個方面則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建筑垃圾危害的意識不到位、對資源化再生建材不了解使我們很難落戶,被大家認可。也正是因為這樣,國家很多政策難以落實到位。
記者:剛才您提到了這些問題,這既是鼎創創業之中發現的問題,也普遍存在于這個行業中。您認為我們國家將建材市場做到完全的資源化還要走多久?
越艷:很長的路!雖然說建材市場資源化是大勢所趨,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就目前來說,在將建材市場做到完全的資源化這條路上,我們公司還要走很長,我們國家還要走很長。
目前,我們已經走了不少步子,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行業更加重視,我們公司也漸近規模化。然而我們走的越遠、解決的問題越多,我們發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但我們并不害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所有困難在我們面前都是紙老虎。我相信,假以時日,我們一定能營造一個資源化的建材市場。
記者:您作為一個龐大團隊的領導人,又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您是如何頂住方方面面的壓力,將企業做強做大?而您自己又更偏向于哪一個角色?
越艷:我不認同人一定要有一個角色定位。在生活中,無論是團隊領導人,還是母親,我更專注于站在對方的角度把每一件事做好,而不是把“我是誰”作為重點。至于說我能專心去做強自己的企業,這個一定要感謝我的家庭對我的支持,我的孩子也很理解我。因為工作沒辦法陪他們,孩子會說“媽媽是在為國家環保事業做貢獻呢!”家庭的支持和團隊的信任,讓我有了這份責任,我們沒有理由畏懼苦難,一定要在環保事業上堅持下去。
記者:越總,在創業過程中一定有很多苦悶的時候,作為一個企業家您要頂著巨大的壓力,面對很多未知的困難,您能跟我們分享下在您團隊中、合作中有哪些團結奮進的員工和合作伙伴呢?
越艷:我的朋友對我都很忠誠。
記者:現在中國每年有一千多萬人創業,這個數字是美國的四倍,作為一個從艱辛創業路上走過的人,您有什么話相對這些創業者說的嗎?
越艷:送大家兩個字吧,堅持。準確的說,我們企業現在還在發展初期,我們前方的道路依然很艱辛。我們仍然樂此不疲,就是因為堅持二字。我常常和我的團隊說的,創業的道路上永遠不輕言失敗,所有事情貴在堅持,也難在堅持。只要我們相信自己,不給自己定下一個“永遠的目標”,就一定能夠成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相信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充滿著汗水和努力。他們經歷了平凡而寂寞的生活,也經歷了繁華的誘惑和危險的考驗,最重要的是在他們內心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創業途中的同仁們,一定要有信念。擔當得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讓前進的每一個腳步堅實而有力量。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路49號院點石商務公園6號樓1005號;工廠地址:北京豐臺區北宮森林公園南50米;
+86(010)8869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