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塑料制品還沒有擺脫“降解百年”的標簽。想要徹底告別“白色污染”,技術進步是持續動力,協同參與是堅實基礎。
應對白色污染三大要點:易降解、可替代、多助攻
外媒最新消息稱,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有數十家公司遭罰款,其中還包括麥當勞和星巴克這樣的國際知名企業。問題出在了哪里?
問題出在了一次性塑料上,印度政府已經承諾,在2022年前保障一次性塑料全軍覆沒。鑒于一次性塑料物品禁令已經生效,所以盡管包括麥當勞和星巴克在內的企業提前尋找替代品,還是有部分物品暫時沒有可替代方案。
此次禁令究竟會在印度掀起多大的風浪尚未可知,也不能確定一次性塑料是否能從此退出印度國土,但是不得不說手段相當強硬。對比一下我國發布了10年的“限塑令”,大約又要引人吐槽了。
但是“限塑令”被詬病歸被詬病,要是真直接一紙禁令下來,別說企業調整不及,就像這次印度一樣,民眾生活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說,“限塑令”在溫水煮青蛙的同時,搶到了一段過渡期,無論是在控制塑料消費或者是推進塑料制品替代方面,都起到了施壓的作用。
更進一步來說,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并不是僅僅靠禁令就能解決的問題。沒有解決方案,沒有更好的替代品,難以降解的塑料產品退出歷史舞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換句話說,科技進步,意識覺醒,哪一樣都不可或缺。
例如,英國樸次斯大學和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就發現了一種酶,其可以讓塑料重新消解成本來的化學結構。也可以理解為,這種酶能夠幫助塑料“逆生產”,一旦投入大規模應用,塑料難降解這個問題就有望迎刃而解。
其實順著塑料降解這個思路的研究并不少見,所謂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也已經成功出現。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為食的黃粉蟲,以食用塑料纖維為主的細菌Ideonella sakaiensis,愛吃塑料的蠟蟲等先后被發現,而縮短塑料制品被降解時間的技術突破也接連取得進展。
科技的紐帶作用甚至將廢棄塑料與風靡全球的3D打印技術聯接到了一起,日前安徽省的一群大學生就帶來了這樣的驚喜。據了解,安徽理工大學綠智團隊憑借“3D打印再生耗材技術”斬獲本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
該技術的3D打印耗材以“再生”為核心,通過對廢舊塑料的處理使其“變廢為寶”,掀起了一股創新風。一方面,他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另一方面打通了一條新的廢棄塑料資源化道路,并且為3D打印耗材成本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選擇,一舉三得。
而在實際應用領域,應對塑料污染危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部分企業更是率先加入到了減少難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的隊列中。例如沃爾沃,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就明確指出,自2025年起,新車使用的塑料將有1/4來自再生材料。
目前,沃爾沃的限量版XC60 T8插電式混動車型的多個塑料組件就更換成了可再生塑料。2017年,沃爾沃出售的50多萬輛汽車產品中,也有差不多5%的再生塑料占比。因此,提出這個目標還是有很大實現的可能的。
另外,伊士曼化工公司推出的工程生物塑料有望進入眼鏡架、耳機、外殼、汽車內飾件等日用品市場;NatureWorks展示了可堆肥降解的咖啡膠囊、FFS乳品和甜點包裝以及新型高阻隔性能隔膜等產品;中國鑫達創新生物質填充材料,以替代純聚丙烯制品,致力研發生物基塑料。
由此可見,“白色污染”威脅雖然并未解除,但是應對方案也并不缺少發展的土壤。隨著技術進步和更多人的參與,塑料垃圾問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路49號院點石商務公園6號樓1005號;工廠地址:北京豐臺區北宮森林公園南50米;
+86(010)8869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