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活垃圾處理,要收費了!”在網上大熱,引起民眾廣泛討論。對于這項新出的政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你怎么看呢?
“收費時代”即將到來 我國垃圾分類放出大招
7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這標志著,繼鼓勵、試點、強制等手段之后,垃圾分類即將進入收費時代。
垃圾分類,收費先行。
一直以來,我國在垃圾分類的進程中,政策起著主導作用,國家試圖通過立法來保障資源“歸位”。但推廣路上布滿荊棘,多年來垃圾分類的效果并不明顯:圍城態勢日益嚴重,且有些地區分或不分甚至毫無差別。
“收效甚微”、“舉步維艱”,這應該是行業內對垃圾分類貼得最多的標簽。面對此等難題,國家也在創新各類舉措,期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在這場垃圾分類持久戰中,市場的力量應該被放大,垃圾計量收費是大勢所趨。
在此背景下,以上意見應運而生,這份為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改革也定下了任務書、并列出時間表。根據規定,針對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將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針對非居民用戶,則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
換句話說,遵循“污染擔責”的原則,未來,為了推廣垃圾分類,分類者可以少付費,不分類或混合分類的就實行高一些的收費標準。
收費不是目的,減量才是關鍵。
在不久的將來,連扔垃圾都要收費了,那垃圾分類會更好嗎?能改變“垃圾圍城”的困境嗎?對于這類疑問,業內專家表示,眼下,不管是城鎮還是農村,垃圾產量上漲是不爭的事實,實行計量收費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垃圾增長的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環境政策工具,垃圾計量收費的重點并非在“收費”。雖然,國內外已有實施垃圾計量收費的先例,但這項政策不能繞開垃圾分類,因為收費不是目的,減量才是關鍵。
后期落地執行時,垃圾計量收費還需不斷完善配套制度,克服多重難點。正如意見提出的,應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垃圾處理成本等因素。尤其是農村地區,要將農戶經濟承受能力納入考慮范圍,合理確定收費標準,促進鄉村環境改善。
計量收費,你怎么看?
與錢掛鉤,事關民眾腰包子,自然格外受人關注。意見一出,便引起網友的廣泛討論。
綠水青山,環境無價。事實上,垃圾清理費的繳納已經實行多年,即便按照計量收費也在可接受范圍內。況且,近年來,北京、廣州、寧波等城市已經在垃圾收費機制上作出了先行探索和實踐,并具有一定的成效。對此,多數人表示要大力支持。
其中,有人說,對于生態環境而言,這是良性規則,后期應該加強宣傳。而且,垃圾收費既體現了“誰污染誰付費”的法律責任,也能增強國民實行垃圾分類、減少垃圾的自覺性,促進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扔垃圾都要收費,家庭支出不就有增加了嘛。有聲音認為,實行垃圾計量收費也未必能化解現實尷尬,就像多年來的“限塑令”一樣,塑料袋收費也沒能解決白色污染。
關于垃圾分類計量收費,好或不好,你怎么看?歡迎文末評論區留言。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路49號院點石商務公園6號樓1005號;工廠地址:北京豐臺區北宮森林公園南50米;
+86(010)8869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