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霧霾的成因眾說紛紜,環保部門專家認為與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關。住建部相關部門則認為,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中國氣象局專家認為,主要是外來輸送。我們在此,不作出評價。但是,只要各行各業做好各自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還怕藍天換不回嗎?
也有人認為,工業冶煉、城市拆遷與在建也對霧霾的形成有些許“貢獻”,那么,建筑垃圾與霧霾的形成有關系嗎?霧霾來襲,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又該做些什么?
為此,我們專訪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王以楓,請他來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記者:在您看來,建筑垃圾與霧霾的形成有關聯嗎?
王以楓:當前,我國建筑垃圾主要來源于新建和拆除壽命到期的建筑和規劃新城、城中村改造、違章建筑等。建筑垃圾主要指拆除工程中的廢混凝土、廢磚瓦、廢舊裝修材料、廢舊瀝青、棄土等;新建工程中的剩余廢棄材料、開槽料等建筑廢棄物。
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PM2.5(粒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作為霧霾的重要組成成分,因其顆粒粒徑小、可入肺,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失去生命,所以PM2.5通常就成為了霧霾的代名詞。
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也有人指出,霧霾來源于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筑揚塵、垃圾焚燒等,但目前,我國對于霧霾來源的排名以及形成機理尚處于猜想階段,國際學術界也還未形成定論。
2015年1月25日,北京市政府向人大提交了“關于《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報告”,認定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機動車、燃煤、工業、揚塵和餐飲等其他排放對本地污染的分擔率分別是31.1%、22.4%、18.1%、14.3%和14.1%。
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處長劉帥曾對長沙、廣州的霧霾成因進行調研和分析,結果顯示:霧霾基本分為五大來源,分別是工業煙塵、汽車尾氣、建筑揚塵、燃煤煙霧以及其他因素,湖南省長沙市的霧霾來源分別占23.5%、20%、19%、18%、10%,廣東省廣州市的霧霾來源分別占23.86%、18.97%、12.6%、18%、11.2%。
從以上數據中,雖然我們可以看出,建筑揚塵等被有關專家認為是霧霾形成的原因之一,建筑工程或許或多或少與霧霾形成有些許關聯,但是,不能說建筑垃圾一定會產生建筑揚塵。
雖然建筑工程施工中形成揚塵對工地周邊環境空氣影響極大,但其顆粒物粒徑都相對較大(大于PM10),很快會降到地面,只有一小部分小顆粒滯留空中,對PM2.5的貢獻率不大,一般來說建筑垃圾與霧霾的形成沒有直接關聯。
如果說建筑垃圾與霧霾的關聯,那也是建筑物拆除過程揚塵、建筑垃圾運輸過程不達標和處置過程不環保等會產生揚塵。
建筑施工時,建筑垃圾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有效清理,沒有采取圍護、苫蓋、固化等措施,建筑垃圾就有可能直接暴露于空氣之中,經風吹擾動、機動車碾壓等揚塵,增加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含量。
另一方面,建筑垃圾運輸過程中,部分建筑垃圾清運車輛不按規定進行密封運輸或遺撒、亂倒亂卸等,也會產生較多揚塵,且有較長持續性。
記者:既然建筑垃圾處置不當便會產生揚塵,增加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含量,那么,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應該做些什么,從而為減少霧霾作出貢獻?
王以楓: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馬云發表主題演講時說:“不應該在爭論誰對誰錯,誰應該承擔更多責任,而是應該討論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分享。如果昨天我們還在把氣候變化當成我們面臨的困難,那么從今天開始,我們應該把這一切當做機會。”
這個觀點在我國各行各業對待霧霾成因的態度上也同樣適用。
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通過資源化處置減少城市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填埋,減少城市PM2.5來源之一——揚塵;一旦建筑垃圾實現資源化,其中的廢舊混凝土可變成再生骨料、廢棄輕質物被轉化為清潔能源、廢舊鋼鐵被重新利用,直接減少了礦石資源、石油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間接減少煤炭、石油的燃燒和排放。
此時,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的發展面臨巨大機遇。今后,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仍需通過完善,減少甚至杜絕運輸過程中不必要的揚塵出現,減少資源化過程中消耗的不可再生資源等。
首先,應系統建設建筑垃圾資源化工程項目信息平臺,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4.0”。
在建筑垃圾行業,“1.0”指的是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填埋丟棄;“2.0”指的是簡單對建筑垃圾進行處理,例如通過破碎,再加工成磚、瓦等建材產品;“3.0”指的是實現建筑垃圾工廠的資源化處理;“4.0”指的是在現代化工廠資源化的基礎上,附加互聯網、衛星定位等現代高端技術,控制建筑垃圾資源化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例如通過網絡將所有的垃圾裝載車聯系起來,通過GPS精準定位每一輛車,及建筑垃圾堆放的位置,精準調配,回收流程規范化、規模化、精準化等。最終實現資源消耗最少化,再生資源最大化。
其次,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企業應加大技術投入,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建筑垃圾資源化率的提高將直接減少礦石等資源的開采和燃燒,一定程度上減少粉塵和排放。
第三,行業內企業應積極協助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
19世紀開始,英國便不斷通過立法來治理環境問題。美國出臺了《清潔空氣法》,換來的是美國經濟的升級換代。我國現在亟需出臺強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規來治理霧霾問題,不能局限于被動應對,同時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需要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
第四,相關政府部門及媒體應該強化宣傳教育,提高防治揚塵污染的自決性。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強化落實建筑垃圾資源化政策,盡快提高建筑垃圾進入工廠資源化處置的數量;嚴懲亂倒亂卸;建筑垃圾填埋、堆放等處理方式要在“十三五”期間退出歷史舞臺。
霧霾關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治理霧霾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行業需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揚塵危害,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和理念。
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們應該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基點,以保障環境安全為根本,依法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為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作出不懈努力。希望本文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給予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人士些許啟示,引發出更多關于加速建筑垃圾資源化進程的措施和理念。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路49號院點石商務公園6號樓1005號;工廠地址:北京豐臺區北宮森林公園南50米;
+86(010)88696018